
曾經有創業朋友,姑稱為李老闆,做軟件開發生意。他分享創業初期開公司銀行戶口慘痛經歷,繪形繪聲說明當中過程如何辛苦,自己花費了多少時間,幾乎公司一桌一椅他都有份打理。公司正式營運後,少不免每天看緊帳簿盤數,公司連李老闆在內只有三個人,為了省錢所有行政及雜務由三人分別搞定,連會計服務也省,僅交由「會計朋友」以最少錢應付了事。
沒多久,李老闆生意未見起息,請伙記也不順利,聰明的留不長,留下都是呆頭呆腦等運到,李老闆不斷抱怨市道艱難,堅持兩年後終於拆夥解散。其實聽到他抱怨開公司銀行戶口難、很自豪不須用會計服務省了點錢之後,已知道他生意做不長。
老闆在創業初期最大價值是跑sales以及做產品R&D,每天最寶貴的時間是建立人脈以及搜尋可以跑新單的機會。R&D是研究自己產品優勢在哪裡,或者更準確一點說,要建立一套清晰營銷計劃,去說服為何客戶要選你而不是別家公司。做行政不單事倍功半,而且白白耗損增加現金流的機會。未有專職同事之前,盡可能將行政工作外判出去,市面上有不少創業支援服務可以代勞,開公司銀行戶口、查冊交件以及會計服務等等,成功人士用錢去買時間,其餘的人用時間去換錢。
李老闆不是懶惰人,耗功夫做行政工作並沾沾自喜,很可能是患上了「結構性拖延症」,忙於瑣務去避開自己不喜歡的工作如營銷。他抱怨年輕人不肯挨,其實年輕人並不笨,見到公司前途有限,不是另謀高就自然就是敲一日鐘當一日和尚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