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香港的氣溫逐漸下降,有說香港的「濕冷」甚至堪比倫敦,不但早晚日夜溫差大,有時亦會忽然下起毛毛細雨。當氣溫驟降,血管快速收縮,使得在秋冬季節特別容易引發人們的心臟及周邊血管疾病。
不過,雖然很多人會留意心臟不適的症狀,但卻容易忽略下肢血管的疾病,尤其是在冬季的時候,甚至誤以為只是普通的手腳冰冷,假如出現四肢無力、癱軟等症狀,則以為是疲勞問題,容易因誤解而錯過及早治療的良機。有醫生提醒,特別是年長者,假如在走路或做運動時突然感到雙腳無力、癱軟,很大機會是發生下肢血管阻塞,若果沒有及時治療,恐怕需面臨截肢風險。
動脈阻塞,是指動脈中有斑塊或血栓導致血管堵塞,阻礙血液流通。我們一般熟知的中風、心肌梗塞和心臟血管阻塞,正是通過動脈阻塞而引起的。動脈阻塞不但會發生在心血管,亦有機會發生在肢體血管中。發生在肢體血管時,亦被稱為周邊動脈阻塞。通常長者、經常久坐、高油高熱量飲食、患有慢性疾病等人士都是高危一族,症狀包括腿部冰冷發麻、間歇性跛行、疼痛等,嚴重者甚至會出現腿部壞死。動脈阻塞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、重建血管手術、血管內支架術及血管繞道手術等。血管疾病不易察覺,建立良好生活習慣,提早預防,萬一感到不適,就應及早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