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隨著時代的推進,生於現世的我們早已習慣兩性平等,彼此擁有同樣的就業與就學機會,同樣能夠自由選擇婚嫁育兒,如同日劇《月薪嬌妻》中的新垣結衣一樣,意識到家務勞動的價值與個人事業的犧牲。
女性社會角色的轉變,不光是屬於女性的事務,間接地,這股女性追求經濟獨立、投入就業市場的風潮,在戰後時期對各種家電需求的爆發也產生了巨大影響。在 1950-60 年代,女性主義普遍認為經濟獨立是破除女性不平等的關鍵途徑,然而,當女性投身社會後,雖然職業婦女形象在普羅大眾間增加了曝光,但男女不平等的情況仍然持續,不少輿論指向女性在職場上的效率及表現不佳、女性拋家棄子純屬為虛榮感等,導致當時的女性承受了雙重焦慮,令 1990 年代甚至出現了一股家庭回歸潮。女性一方面越來越希望能夠好好扮演不同角色,並逐漸強調回歸家庭比起是「天職」,更是個人的自主選擇。
在承受著因性別分工的意識形態所產生的壓力下,女性的家務時間減少,外出工作的時間增加,但仍然要扮演著「主內」角色,維持家庭基本功能。因此激發了洗衣機、吸塵器在 50 年代開始興起,如何令家務事更便捷、更省時地完成,成為了女性以及電器商的課題。後來至 80 至 90 年代,這種對家務自動化、方便化的需求促使了微波爐、洗碗機等電器的普及,女性不一定要困在煤氣煮食爐和水槽前勞動,也不一定要在丈夫回家時為他脫下西裝外套、用高壓式電熱水爐放好一個浴缸的水讓他泡澡。